微山卖梨古风小说网>竞技网游>星辰战神李星辰的心路 > 帝市肆章 炸天帮早读道教圣典《道德经》人间解析8
    如何理解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”?

    注: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”——此句出自道德经第5章。

    前面很多人已经说过了什么叫“不仁”,不仁=无所谓仁与不仁,也就是庄子中常提到的“无偏”。我想谈谈什么是刍狗。刍(1.喂牲畜的草)狗是草扎成的假狗,这一点很多人都说过了,但为什么偏偏是刍狗?我觉得这里可以引用一下庄子中的《天运》一篇,单谈刍狗:孔子西游于卫,颜渊问师金曰:“以夫子之行为奚如?”师金曰:“惜乎!而夫子其穷哉!”颜渊曰:“何也?”师金曰:“夫刍狗之未陈也,盛以箧衍,巾以文绣,尸祝齐戒以将之。及其已陈也,行者践其首脊,苏者取而爨之而已。将复取而盛以箧衍,巾以文绣,游居寝卧其下,彼不得梦,必且数眯焉。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,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。故伐树于宋,削迹于卫,穷于商周,是非其梦邪?草狗这种东西,在陈列祭祀前,祭祀官(尸祝)要仔细的打扮它,在陈列过后(完成祭祀以后),却被扔在地上,随便行人踩踏,苏者(因为这个苏者到底是啥,说法很多,不随便译吧)要把这草狗带回家去当柴火烧了做饭。陈列草狗祭祀的是什么?就是天地。万物的命运在天地看来就和草狗一样,方生之时,竭尽欢喜,求生好命,俄而衰败,行践于途,死消而去,灰飞烟灭。人们将草狗献于天地,自以为比草狗高贵的多,先是装扮,后又遗弃,却最终命运与草狗殊途同归,天地相看与万物,以道运之,不偏于任何一方,因此在老子看来,其实祭祀与不祭祀都是一样的,天地育生万物不是因为爱他们,衰败万物不是因为恨他们,刍狗与它者无分,因而无偏。

    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出自老子经文第五章,全章内容如下:

    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
    天地之间,其犹橐籥[tuóyuè](指的是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,此喻肺主气,司呼吸,调节气机的功能。)乎,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

    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    刍狗”,用草扎成的狗,用于祭祀,用后便弃之。高亨则进一步解释说:刍,草也。刍狗,就是用草扎成的狗。古人用来祭神,扎成后用匣子装着,用花布盖上。祭祀时,由祭者恭敬地把它摆在神前,祭完后,就扔掉,人们要用脚踩它,把它烧掉。

    对于刍狗的认识虽然大体一致,但不同注家对这句话的理解却颇不一致。高亨认为老子用这个比喻,其意义是要说明人对于刍狗没有爱憎,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或被抛弃。李存山则认为,“以万物为刍狗”,则代表万物的生成死灭是一个自然的过程。对于这两位学者所做出的解读,我自己感觉有些晦涩难懂。

    刍狗,既然是用草扎的,用过后还要被抛弃扔掉、或烧掉,这显然是很轻贱的东西。经文中讲,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”但是这里讲天地不仁,则是与老子全篇的主旨思想是相反的。老子讲天道无为,就是讲天地生养万物而不为主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。

    老子还讲: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主要是讲天地对于万物没有偏私偏爱,都是平等对待,一视同仁。既然如此,那又怎会不仁,而视万物为刍狗呢?所以,我将这句经文,看作一个反问句。将它译作:如果天地不仁,就会视万物为刍狗。而它表达的意思则是肯定的,即:天地有仁,不会将万物视为轻贱之物。

    这个理解靠得助吗?我是结合下文来思考的。”天地之间,其犹橐籥(指的是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,此喻肺主气,司呼吸,调节气机的功能。)乎,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“在这段经文里,老子将天地生养万物的过程,比作风箱生产风动。你看,风箱中”空无一物“(实际上是空气,但古人并不知道),却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风动来,而且拉动风箱杆的力量越大,生产出的风动也愈强大。

    老子认为,道生养天地万物,就类似于风箱从“空无一物”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风动的过程。道就是无,以虚无空洞为存在形式。所以道生养万物,就是以虚生实,以无生有。所以,老子讲:“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。”又讲:“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”这些经文所表达的意思,与风箱的比喻传达了相同的思想。

    所以,这段经文主要是在描述道生养万物不为主,功于万物而善下,甘以虚无空洞的形式隐于万物之下、之后。那么,这也就说明道于万物是没有偏私偏爱,一视同仁。这同时证明了道于万物有仁,不会将万物视为刍狗。根据这些思考,我认为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是一个反问句。

    根据以上讨论,我给出自己对于这一章文字的理解:

    天地如果没有仁爱之心,就会视万物如刍狗一样轻贱无用;圣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,就会视百姓如刍狗一样轻贱无用。

    风箱以其特有的结构,利用空虚的气作为原料,依靠拉箱柄的不断抽动,源源不断的生产出风动。风箱中“空无一物”(实际上是空气),可谓虚,可谓无。但使用起来取用不竭。愈是加大加快拉动拉箱柄的力量,制造出的风动便愈加强大,这就是“动而愈出”。风箱从“虚无”中源源不断地生产风动的过程,可以类比道以虚无生成万物之有的过程。所以说,道于万物不类似于风箱之于风动吗?

    常言说得好,祸从口出。多嘴多舌的人往往容易招致祸害。所以不如少言或不言。

    只有道与圣人才能做到但求奉献不求索取,生养万物却甘居万物之下,为而不恃,功成不居。所以,天地于万物有仁,圣人于万物有恩。但他们功而不居,以无生有,以虚生实,以不言以教化,而万物自宾。这里讲的全是无为的益处,教导人们以取法无为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