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山卖梨古风小说网>奇幻玄幻>明朝当官那些年 > 第九十四章 选择
    要说嘉靖帝对报纸的喜爱程度,那几乎可以算是头号粉丝了,几张薄薄的纸页被他翻来覆去,连广告都不放过,当然也要怪陈惇的广告词新颖异常——嘉靖帝还常常跟陆炳讨论文征明的板头设计,讨论苏州市民生活,物价几分,讨论苏州最近收容的两个泰西人,说他们写的东西“颇多怪诞”,禁不起细看,如此种种。

    甚至还将这纸张送去给裕王和景王去看。

    “……所谓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二王长在深宫,哪里知道百姓疾苦,又从何处了解了亿兆生民?”嘉靖帝就跟陆炳道:“宫中年年演《打麦戏》,他们光知道乐呵呵地看着,只怕连麦子和韭菜也分不清吧?如此五谷不分,将来做了皇帝,又如何治理天下?把这报纸送去给他们看,就是让他们知道我大明朝的百姓平日里都是怎么过日子的。这报纸比《朝闻报》写得好,就是因为里面有家长里短,还有鸡毛蒜皮,一副尘世万相。”

    陆炳也很赞同: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,这报纸虽小,却包纳千姿百态,虽然只是苏州一府之地,但从一府之地可以观察全国,朝堂推行的决策,下达的政令,一览无余。”

    陈惇如果在这里,听到嘉靖帝和陆炳这一对君臣的这一席话,肯定会瞠目结舌,不过是一份报纸罢了,竟然被嘉靖帝当成教育下一代、了解社会的教材。

    其实倒也不算嘉靖帝小题大做,嘉靖帝就担心的是自己这两个儿子,尤其是温吞吞的裕王,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,将来被人操控在掌中。想当年嘉靖帝并不是深宫长大的皇子,而是藩王世子,当年初登大宝之前,也算是人情练达,通晓俗务,做了皇帝不也被大臣们耍得团团转?

    做皇帝其实是个角色扮演游戏,谁都不是天生就会,而是需要经年历练——嘉靖帝过了三五年才进入了角色,谁知道下一代要用多长时间呢?

    “这真是那小子办起来的?”嘉靖帝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真是。”陆炳道:“也不知道这小子脑子是什么做的,怎么会这么多奇思妙想,《白蛇传》、《管赵谭》还不够,又想出这么个报纸来,现在苏州家家户户都在订阅,江北这边还不太有名声,江南倒是传得厉害,还有客商专门守在报社门口,报纸一出就抢购,卖到江北的也有,价格涨到一两一份,这小子真是捧了个金娃娃。”

    “朕之前光看他话本写得好,”嘉靖帝就道:“《管赵谭》多是幽冥之事,《杜十娘》虽然也写了些人间的事儿,也只不过是才子佳人,郎情妾意之类的,虽写得好,终究不与百姓挂钩,也于君王治世无益。只有这报纸,关乎国计民生,该是朕的案头之物。”

    陆炳听到这里暗自心惊,当年陈惇不肯再为皇帝写传奇话本,他还暗道这小子不识抬举,抛却了一条青云之路——没想到这小子看得比他明白,知道嘉靖帝即使对这些话本爱不释手,心里终究是鄙薄的,而写这些东西的人在嘉靖帝心里就和弄臣无异。这小子心高气傲,要做君王资政的大臣,不肯做呼来喝去的侍臣,果然是心性聪明。

    “那臣可就要为陛下贺了,”陆炳顺势道:“原以为陈惇是个惯会捉弄笔头的骚客,现在看来,恐怕还真是心有天下的读书郎呢,将来可不就是陛下的左膀右臂吗。”

    嘉靖帝哈哈大笑:“也要看他成不成器,万一是个不成器的,白白辜负了朕的希望呢?”

    嘉靖帝记得自己说这话也不到两个月,如今他就想把这话收回去了,因为这新的一期《苏州报》上,大剌剌地刊登着所谓王江泾大捷真相,让嘉靖帝怒从中来,面色铁青。

    “这小子到底在搞什么!”嘉靖帝忍住心头怒火,将这报道细读了一遍,等案头的灯烛结了两个灯花的时候,听闻了传召的陆炳才匆匆赶到西苑。

    陆炳是早就料到了皇帝的反应的,因为报纸就是他送的,如果他不想让皇帝看到这一篇报道,可以不呈送的。

    “这报道你看了吧?”果然嘉靖帝劈头盖脸就问道。

    “臣看过。”陆炳道。

    “依你看,几分属实?”嘉靖帝道。